家鄉的一切都有待外力的引入方得流動,他因為舊膠卷引起的火災而失明,當他看見新天堂樂園引進的不易燃燒的新膠卷後感嘆:「進步總是來得太慢」作為一名放映師,作為能控制電影「時間」的人,艾費多的感嘆格外的諷刺,而作為盲人的他看的確實比其他人都清楚,他看到了這裡的未來,看到了多多的未來如果在這裡會怎樣。
泰國|保皇派民主派較勁,青年示威愈演愈烈 泰國7月18日爆發自2014年政變以來規模最大的反政府示威活動,這股疾呼解散國會、修改由軍方主導而制定的憲法、停止騷擾及打壓異議人士等三大訴求的青年抗爭浪潮持續延燒,並獲全國多地響應。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政府有意操弄緊急狀態法令作為政治武器,更激化矛盾、促使年輕人走上街頭力求民主改革,倘若當局遲遲不正視並予以回應,料將加劇抗爭力道。
隨後河內、胡志明市皆出現2名確診病患,河內已下令在8月1前篩檢曾訪峴港的21,000名民眾,出現疫情地區將實施15天社區隔離,禁止大型聚會、要求民眾須保持社交距離以及佩戴口罩。納吉辯護律師於宣判後向法官要求延後執行刑期及延後繳交罰金,而法官雖同意但要求納吉需追加繳交保釋金並需要每兩個月向警方報到一次。鑒於當局並未對此做出令人滿意的回應,大批抗爭者26日再度集結於曼谷民主紀念碑(Democracy Monument),除改編並傳唱日本動畫《哈姆太郎》(Hamtaro)的主題曲,以片中倉鼠喜食葵花子的意象嘲諷當局,「最美味的東西是人民的納稅錢」,同時也宛如倉鼠跑滾輪般環繞紀念碑跑動,暗喻泰國政治陷入無限迴圈,亟須被打破。接著停飛往來峴港班機15天,禁止大型聚會以及要求沙龍、酒吧等非必要場所暫停營業。庄他武里府(Chanthaburi)、孔敬府(Khon Kaen)、華富里府(Lopburi)等地的大學生,也選在同日發起示威活動響應。
泰國憲法法院判決:解散未來前進黨,黨魁他納通禁止參政10年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越南|峴港爆社區感染,週增近百例 越南中部城市峴港在7月25日出現武漢肺炎社區感染,打破連續99天未出現本土病例紀錄,一週內已有93人確診,其中79例出現在峴港。根據政府資料,自5月起在與中國接壤的河江省已抓獲1,500名偷渡客,其中多數為越南公民。登山預備糧的觀念是應該推廣的,每3天多帶1天份,每3餐多準備1餐份,萬一行程耽擱可派上用場。
每人每餐到底需要多少麵條? 非常有意思,根據長期的經驗,每餐吃80公克米、一大碗飯的人,一樣需要80公克的乾麵條,20公克當預備糧,因此乾麵條的攜行量等同米,每人每餐100公克。至於西點麵包店販賣的麵包,都加了發粉使麵包鬆軟好吃,但容易餿壞,較適合1-2天的行程。帶事先在家醃製的鹹豬肉上山,是很不錯的選擇,一般多選擇切條三層肉,充分抹上鹽巴帶上山,然後在1-3天內吃掉大半。帶骨的肉類不好剁,還留下大量骨頭垃圾,最好不要攜帶。
體能較差的隊員,所攜帶的米、副食等糧食可優先吃掉,在規劃行程時就該先排定此一順序。所以才規劃這種精緻、精簡相互搭配的菜單。
不過鮮肉中有太多水分,增加贅重,不太適宜帶多。用油性筆在麵條包裝袋外面寫上重量,下麵的時候好節制。除此而外,香腸、臘腸、臘肉都可帶上山,香腸、鹹豬肉水分多,屬於前段食譜的食材,臘腸、臘肉水分少,屬於後段食材。泡麵太方便了,很多隊伍都吃泡麵,只是多半都太過鹹。
泡水即可的乾燥食物是最適合登山的食物|Photo Credit: 四塊玉文創 白米 米分為很多種,國產米、進口米、壽司米、長種秈稻等,不同的米煮法技巧有差別,壽司米需要較長時間浸泡與較多水分,長種秈稻的米粒較長,需要較長時間浸泡,否則不易煮出鬆軟的米飯。若都吃得精緻、豐富,背包可能太重不能負擔。宜蘭名產的「鴨賞」,有切好的塑膠袋包裝產品,在山上能給隊員換口味,屬後段食材。主食 所謂的主食就是主要提供熱量的碳水化合物,登山的主食分為米、麵條、泡麵,甚至綠豆等等。
如果是臘肉、臘腸,水分少,每人每天約60-90公克,香腸、鹹豬肉水分多,每人每天約120-150公克。將多日行程的菜單,分為前段菜單與後段菜單,是個不錯的觀念。
乾麵條為了避免發霉,所含水分甚少,可用重量來推估每人每餐的需要量。秤好重量分配給大家攜帶的米,最好放入洗乾淨的輕便容器,而不是隨便用一個塑膠袋裝,既防潮又不擔心塑膠袋破裂難收拾。
此時可能發現有些食材沒等做菜就已經餿腐了,有些食材忘了帶,或者行程結束還沒派上用場,甚至帶太多用不完、太少不夠用。一次登山行動的成功與否,除了完成行程上的目標,其次最重要的部分在於糧食的籌備,以及隨行程推展,適時檢查伙食的安排是否按照計劃實施。有些計劃則可能因為烹調太繁複,沒能達成預期成果。一般說來,一大碗飯所需的米大約80公克,每人每餐的米大約需要100公克,20公克當作預備糧。麵條 麵條種類極多,超市販賣小包裝的硬麵條便於攜帶。通常行程後段大家已經疲累、趕行程,多會草草炊煮吃飽了事。
肉類副食 新鮮的肉類 容易腐敗,不太適合帶上山。活動初期大家興致高,比較能夠照計劃完成。
小爐子煮飯,控制水分多寡是很緊要的技巧,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做得好,因此現在幾乎看不到煮飯的登山隊伍。麵條較柔軟好消化,若吃的量和米一樣多,卻常提前感到飢餓。
在高山上,保存的好可放一個禮拜,潮濕的中低山帶約2-4天。另外還有一種愈來愈難買到的主食,一般俗稱窩窩頭、大餅,這是只用一種中筋麵粉為主材料,加水和好、揉結實,完全不加發粉,做成如光碟大小般的餅狀食物,稱為「窩窩頭」,做成直徑45公分者稱為「大餅」,都以火烤熟、烤乾,大餅切成4或8塊秤斤販賣
一般說來,一大碗飯所需的米大約80公克,每人每餐的米大約需要100公克,20公克當作預備糧。小爐子煮飯,控制水分多寡是很緊要的技巧,而且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做得好,因此現在幾乎看不到煮飯的登山隊伍。至於西點麵包店販賣的麵包,都加了發粉使麵包鬆軟好吃,但容易餿壞,較適合1-2天的行程。此時可能發現有些食材沒等做菜就已經餿腐了,有些食材忘了帶,或者行程結束還沒派上用場,甚至帶太多用不完、太少不夠用。
適當的飲食是維持健康與體力最重要的基礎。後段菜單的食材,以重量輕、體積小,需要較少燃料、烹調手續簡單,以及耐放的乾貨或罐頭食品為主。
乾麵條為了避免發霉,所含水分甚少,可用重量來推估每人每餐的需要量。帶事先在家醃製的鹹豬肉上山,是很不錯的選擇,一般多選擇切條三層肉,充分抹上鹽巴帶上山,然後在1-3天內吃掉大半。
秤好重量分配給大家攜帶的米,最好放入洗乾淨的輕便容器,而不是隨便用一個塑膠袋裝,既防潮又不擔心塑膠袋破裂難收拾。用油性筆在麵條包裝袋外面寫上重量,下麵的時候好節制。
麵條 麵條種類極多,超市販賣小包裝的硬麵條便於攜帶。不過鮮肉中有太多水分,增加贅重,不太適宜帶多。或者吃嚼勁的先撈麵,爐火不關掉,吃糊的晚幾分鐘再撈麵,也能有效解決衝突。體能較差的隊員,所攜帶的米、副食等糧食可優先吃掉,在規劃行程時就該先排定此一順序。
將多日行程的菜單,分為前段菜單與後段菜單,是個不錯的觀念。若都吃得精緻、豐富,背包可能太重不能負擔。
可考慮以寶特瓶當作裝米的容器,睡覺時還可當作枕頭。若能在登山路口最近處買到鮮肉,還是可以帶上山。
一次登山行動的成功與否,除了完成行程上的目標,其次最重要的部分在於糧食的籌備,以及隨行程推展,適時檢查伙食的安排是否按照計劃實施。這些食材當前段菜單,可以吃得新鮮、量多,很快減輕背包重量。